1月6日上午,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青岛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据介绍,“十三五”时期,青岛市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7.22/10万,婴儿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寿命81.43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重点人群服务能力显著改善,创新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妇幼保健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支撑的服务网络和妇幼健康构架,妇幼保健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面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实行重点人群高危专案管理。建成市、区两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6个,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9个,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不断加强,获得国家级孕产期、更年期特色专科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重点专项2项,省级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2个。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早期发展全周期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构建起 “一中心十平台”的出生缺陷防治青岛模式。创新妇幼健康宣教模式,在婚姻登记处设立11个妇幼健康宣传驿站,加强妇幼健康宣教与健康促进工作。“十三五”时期,全市孕前优生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100%,产前筛查率均达96%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99%以上。
创新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率先建立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具体规则。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全市共筛选储备了超过40个托育项目,其中8个区(市)政府的12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项目试点,获得中央支持资金920万元,新增普惠性托位920个。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活动,全市遴选12个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指导城阳区创建示范区,启动“关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抚育项目,为 2400余个0-3岁育龄家庭提供了管家式精准服务;设立0-3岁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服务周边社区及企业育龄妇女共计3400人次;打造高、中、低多元托育服务模式,满足差异化需求;推动“智能网络”建设,搭建智慧照护系统平台。目前,全市已有133个托育机构完成登记,68家机构提报了备案材料,14家机构完成备案,1所托育机构成功获评省级普惠性托育示范机构。城阳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关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被国家卫健委《工作交流》刊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机构予以报道。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陆续出台了《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等7个市级养老医疗政策文件,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护照”管理,每年组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免费查体一次,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6.4%。因地制宜实施了六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建成“医中有养”机构93个、“养中有医”机构186个、“医联结合”机构67个、“养医签约”机构39个、“两院一体”机构10个、“居家诊疗”机构490个。截至2019年底,六种服务模式共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400余万人次。在全国率先推开社会化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每年筹措近3亿元购买服务,发展了700多家护理机构,累计支付资金约26亿元,8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受益。
职业病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职业健康监管网络,上下联动,提升整治效果。每个区(市)至少有1家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执法,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1%,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6%,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7%,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