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的万圣节前夜,孩子们兴奋极了,因为这一天幼儿园也有魔幻情境、神秘万圣节小屋、百变万圣节造型......可是从我们成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洋节”该不该出现在中国校园,或者说让孩子接触这些“洋文化”真的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吗?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观点我们是非常认同的“心变大,思维变宽,一切都是小问题;格局小,思路狭窄,一切都是大问题……”
类似于万圣节这种洋节日到了中国,早已没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反而成了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年轻人举办化装舞会的节日。越来越多的人把万圣节过得像“狂欢节”,把圣诞节过得像情人节,情人节又过得像儿童节。从整个文化互通层面来看,这种节日气息越来越浓的状态,是社会心态转型的必然,往大了说是传统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体现,往小了说则是人们心理接受程度的提高。
其实不必因为“万圣节”是“洋节”就把它标签化,节日仅仅只是个由头,只要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注重活动质量与意义,能使孩子接触多元的游戏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发散思维,增长见识,就该肯定其积极价值。弘扬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以平常心看待外来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通过扮演游戏,年幼儿童学会并加强了新获得的表征图式。”其实孩子从降生开始,就一直在进行扮演游戏。对于家长而言,带孩子过这个节日,只是想让孩子能多一点自由的时间,能尽情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
习总书记经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各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神奇、美丽、动人、有意义的背景或传说。节日是每个国家文化的瑰宝,每个国家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作为炎黄子孙,认同并支持对文化的尊重。坚持文化自信的表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