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彬
2017年教育公报表明,幼儿园去年数量比前年增加1.51万所,其中民办园增加6169所,增长40.85%,公办园增加8931所,增长59.15%。公办园增加的数量比民办园增加数量多2762所园,说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并取得一定成绩。
据统计全国有1636个县,832个市辖区,两者共计2468县级单位。2016年公办园有8.56万所,平均每个区县34.684所园;2017年有公办园9.46万所,平均每个区县占有38.33所园。两相比较每个区县增加3.646所园。按一所新园投入500万元计算,每个区县需要增加2000万元财政投入。对经济条件好的区县来说不差钱,但是缺新建园所的场地。对经济条件差的区县来说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财政压力很大。
公办、民办,都是国家办,都是国家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公办园虽然是国有性质,但国家投入大,地方经济负担重。比较公办园而言,民办幼儿园办园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国家投入小,解决问题大。民办园经济体量小,机制灵活,根据地方需要而发展,根据地方变化而变化,船小好调头。政府如果把新建公办园的钱用于支持民办园,可以多解决一倍于新建公办园的孩子入园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绝对大于弊。何乐而不为。
我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把加大对公办园投入,作为实现2020年毛入园率85%目标的主要措施,是一条不符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实际的举措。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我国学前三年教育继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由国家、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责任。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步落实,多生优育,学前三年的入园儿童数量将大幅上升,社会压力很大,现在处于发展瓶颈口。当前各种困难相互交织,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现有园所的潜力,一方面要加快新增幼儿园所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大力支持民办园发展是一条满足学前教育社会需求,扩大内需的正确道路。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对民办学前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由于出台民办教育法实施细则严重滞后,不少地方存在着控制新建民办园的审批数量、严控营利性民办园的审批,用民办园冒充新建公办园应付上级检查的错误做法。
很多省市在制定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中,设定了五年期的选择时间界限,所以在民办园中积极推进“普惠园”速度优于“非营利性”选择。因为地方政府对民办园的普惠收费标准定的过低,推进过程中也很艰难。加强普惠园建设,实现学前教育中的普惠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对普惠园应该比非营利学校的税收政策更加优惠,扩大减税范围,增大减税幅度,增加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普惠标准。普惠园的收费标准不能定的太“苦”。应该让举办者能获利,这样才能用自有资金提高办园质量,努力让民办幼儿园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实现毛入园率85%,普惠率80%的两项指标,任务非常艰巨。实现目标的关键是“打破体制观念,国家出台对民办幼儿园更优惠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