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燕来
红黄蓝教育机构创始人、总裁
1998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亲子园,开创早期教育的先河;今天,红黄蓝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拥有近1000家亲子园和300多家高品质幼儿园,每周服务家庭近30万,触角延伸至0~6岁儿童教育市场的每个领域。
我的创业缘自一颗幸福的种子。1998年,我做了母亲,与此同时开始创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亲子园——当时,国内还没有“亲子园”这个概念,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早期教育的行业代名词。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起一个例如“宝宝、贝贝”之类的名字,而是叫“红黄蓝”?我对我的团队说:“红黄蓝”是色彩的三原色,世界上所有颜色都是用“红黄蓝”调配出来的,它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同时这三个颜色又象征着充满亲情友情大家庭。
开始创业的前半年,我刚生了孩子,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父母的那种纠结和焦虑。因为不懂育儿,深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留下遗憾。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亲子园?既能帮别人,又能帮自己。我当时就想,“红黄蓝”应该做沟通社会和家庭之间的桥梁,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犹太民族是世界公认的有教养、有智慧的民族之一。几天前跟一位驻以色列教育专家聊天,他告诉我说,犹太民族的幸福观主要三点:第一,能够做自己内心喜欢、想做的事;第二,能够周游世界,开阔视野;第三,能够有出色的下一代。对此我特别认同,培养孩子就应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学习,成长。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我们要做孩子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培养兴趣,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等他长大了,如果一直呈现这样的状态,我相信他就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让孩子快乐,让家庭幸福,一直是我们创业过程中始终追随和坚持的目标。
创业是放掉现在要未来
在早期创业的时候,我去医院看望一位忘年交——身患癌症晚期的老专家,她曾跟我说过一句话,对我影响至深。她说:“燕来,人这一辈子看似很长,但它真的不长。如果你在60岁时回首看,每10年都有一件让你刻骨铭心、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是值得回味的。但是,如果你回忆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再想去弥补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了。”所以,我经常跟我们员工讲,年轻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就是跌倒了还有再爬起来的时间和机会。创业就像跟自己的梦想谈一场恋爱,每10年坚持做一件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是特别幸福的。
一个创业项目能不能走得下去,能走多远?关键是人、产品和资金这三要素。
第一,关于人。我是创业的人吗?什么样的人可以跟随我一起创业?未来社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合作默契的创业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是放掉现在要未来。你可选择做或者不做。做,可能失败;但若不做,则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左边是创业之心,右边是享受人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不愿意投入这种特别人生,你可能就不会拥有未来可能成功的人生。
第二,关于产品。创意不等于创业,从创意到创业,中间有一个产品诞生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什么是第一位的?1998年创建中国第一家亲子园之前,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在北京创建了一家翻斗乐儿童世界。早期资金紧张,但仍然花了八万元请零点调查公司给我们做市场调查。如果对市场的调研不足,可能最终找到的切入点就会有偏差,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走弯路。现在很多人对市场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是精确的市场走向,还是要深入地去了解、调研。此外,要领先抄袭者一大步才能够赢,并且确保自己短期内不会被科技淘汰。
第三,关于资金。钱从哪里来?创业早期都缺钱,而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资金难题。资金有的是个人积累,有的是合伙投入,有的是银行贷款,也有一些是风险融资。我们不但要考虑到初期的资金来源,还要考虑到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可能需要的资金来源,所以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思考。事实上,如果你的产品是有吸引力的,钱会追着你走。但若你的产品吸引力不足,或者团队不够有凝聚力和活力,那么你很难找到钱。
红黄蓝走过17年,很多人都会问我做了些什么?17年,其实我们就做了5件事:规范、定位、模式、优化、发展。
规范:自主研发 谨慎开放特许经营
从1998年创建亲子园到2001年组建公司,可以叫做“规范期”。1998年,当时中国还没有亲子园概念。亲子园的模式也没有,课程哪里来?环境应该是怎样的?从产品到服务,其实都是从零创造。我们坚信,只有自主研发,企业才会像一棵有根的树,才能枝繁叶茂。所以,创业初期我们邀请了北师大梁志焱等专家老师共同组建了教研中心。梁老师等专家在儿童早期教育领域建树颇丰,带领团队开发了课程和教材,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步一步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取得了教育办学资质。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国外“拿来”或者“借鉴”,但是我们仍然坚持自主研发的规范之路,希望可以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我们坚持做了三年的直营发展,没有放开特许加盟。当年,其它很多比我们创业晚的早教品牌,都开始做加盟了,我们仍然在做直营园研究。直到我们认为亲子园的运营模式是可行的,才负责任地把它推向市场。2001年,我们正式开始特许加盟业务。同年,组建了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8个股东联合创业。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股东?那个年代还没有“众筹”这个词,我们就是早期的众筹创业者吧。“红黄蓝”模式真正可以全面推广的时候,我说:“大家一起干吧,做一个大家都喜欢,有意义、有发展的企业。”当时我们一起共事的38人筹集了180万启动资金。我是借债创业,把全家人的钱都借空了,我对他们说:“如果创业失败了,我们家就倾家荡产了。”还有一位教育专家马苓老师拿出自己很不容易积攒起来的5万。她对我说:“燕来,我们信你,大家一起干。”我们最初的180万就是这么“筹”来的。这些年,这30多个人至今还都是“红黄蓝”的股东,就是因为大家真的热爱儿童教育,期望干成这件事。
定位:专注0~6岁 凸显差异
2001年到2005年,是“定位”阶段。我们最初只是简单地想做0~6岁一体化教育,这可能来自于教育实践中的直觉。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什么要把0~3岁和3~6岁割裂开呢?亲子园和幼儿园之间的隔阂会让孩子的成长有所缺失和遗憾。如果能够做到学前教育一体化,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有利于儿童成长。
我们当时的定位,不像今天谈品牌策略,占据客户的心智资源,而是一种简单的认知,主要指我们培养儿童的年龄定位。也正是有了这个定位,才有了我们2003年创办的第一家红黄蓝幼儿园——北京红黄蓝右安门幼儿园。
虽然创办幼儿园几乎投入了我们全部的资金,中间还因为“非典”差点陷入危机,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开创了亲子园和幼儿园互动衔接的0~6岁学前一体化教育。事实证明,我们的定位是正确的,一下子就把“红黄蓝”和其它早教品牌区分开来。这种品牌差异化的优势在后期逐步显现出来,推动了全国园所的迅速布局和稳步发展。
模式:亲幼互动 1+1>2
2005年到2008年,我们在研究模式。“红黄蓝”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运营模式?亲子园和幼儿园的互动发展能否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亲子园的运营模式比较市场化,周一到周五相对空闲;幼儿园的教育体系比较健全,但服务不够细腻。如果两者能和谐互动,那么在理念、课程、师资、品宣、场地使用等方面都会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产生1+1>2的效应。同时,亲子园可以为幼儿园打开市场,提升服务;幼儿园可以提升亲子园的专业性和口碑,两者的生源可以相互转化和引流。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给“红黄蓝”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北京40多家亲子园和幼儿园和谐互动,实现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打造了生生不息的价值链条,获得了良好口碑。这种模式在其它城市迅速复制,有的加盟伙伴在当地创建了8家园所。独具特色的亲幼一体化模式,凸显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就是“红黄蓝”模式。
优化:梳理体系 提升内涵
我们创业过程中的第四个阶段叫“优化”。我们要静下来,专注教育内涵建设和体系梳理,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产品研发,人才引进、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为了完成内部的梳理和提升,我们还暂停8个月的特许经营。很多人把特许经营定义为跑马圈地,快速赚钱,但实际上不是。只有经得住市场考验的成熟模式和体系,才能实现园所的快速复制和发展。
连锁企业很容易陷入连而不锁的尴尬境遇。我们要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科学系统的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支持,带动全国园所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这是连锁品牌的责任。所以,我们暂停特许经营的8个月,专注于内部体系的优化和提升。到2009年7月恢复特许经营的时候,距离年底只有四个多月,但是我们全年任务都完成了。
有了这两年的优化以后,才有了2009年年底的全国大发展。我们建了16个总部直接投资运营的直营中心,用直营的团队来辐射和服务整个体系。
发展:专注创新 专业跨界
这17年走过来,我最深的体会是,做一件事其实不难,难的是在每一个关键结点的判断和决策,这对于公司管理者,特别是创业者才是最难的。很多时候我想,当年决策的快速发展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企业越来越好,跑马圈地。第二,管理跟不上,急于求成,那么就没有今天的“红黄蓝”了。所以我们选择了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做学前教育,必须能够潜下心来,很好地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特质,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
红黄蓝立足学前教育领域做专业的跨界,聚焦0~6岁婴幼儿家庭做专注的创新,将文化、科技、教育有机融合一体,搭建多业态、多品牌互动滋养的儿童教育生态圈,至今,“红黄蓝”在全国已经进入300多个城市,有近1000亲子园,300多家幼儿园,目前我们全国教师员工有2万人。从数字来讲,每周来到 “红黄蓝”上课的孩子,差不多30万人次。
最后我也想送给大家几句话,是我创业这些年来的个人心得体会,其实也是跟“红黄蓝”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第一,能力重要,心态更重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第二,创业要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去引领行业的发展。发展的眼光,是所有行业创业者时刻必备的一种素养。
第三,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未来,珍视你身边的人,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第四,创业要能吃苦,肯拼搏,创业初期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前期。不能说我既要创业,又要享受生活,特别是在前期是不能两者兼具的。
第五,平常工作与生活中,学会与忙碌和平相处,家人的陪伴比什么都无比珍贵。
创业,其实没有那么难,就是一群趣味相投的人,做一件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创业也没有捷径,只要坚持,总有一天梦想的种子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形成茂密森林。
我时常想,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我的幸福观是:一个人的成功是成功,一群人的成功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