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幼儿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
(一)陈鹤琴——热爱祖国,热爱孩子,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伟大教育家。
1914年陈鹤琴清华毕业赴美留学,原本想学医,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船上,改变了主意,认为要挽救病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他决定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的志向得到同舟赴美的陶行知先生的赞赏,后来两人一起在哥仑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
陈鹤琴对儿童无限的热爱,他说:“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正是对儿童的这种纯爱,确定了他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人生志向。
1981年,年近90的陈先生还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同年11月,为浙江《幼儿教育》创刊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
我想这充分说明陈鹤琴先生把他的一生想给了幼儿教育事业。
(二)“活教育”——幼儿教育活力的源泉。
“活教育”曾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受到不公正的批判,那大概是1951年到1953年,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这个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的一些思想包括学术思想都受到了批判,当时对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批判主要是指陈鹤琴先生学习借鉴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因为杜威说过:儿童就是太阳,其他都要围绕着太阳转。当时就认为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把儿童个人发展放在了社会发展之上了,因此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从而把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放在了一起进行了批判。但“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然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应当还“活教育”以应有的尊严,并借以推进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健康发展。
陈鹤琴认为,旧中国的教育制度空谈理论,教学脱节、读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不求进步,学生缺乏创造性,没有“动手”能力。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教育最缺的也是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鹤琴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所以活教育就是针对着死教育而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死教育存在,活教育还是有很强的先进性。
针对旧教育传统的弊病,陈鹤琴创立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学说,其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就是“活教育”理论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相关的论述。
1947年,陈鹤琴主编的《活教育的理论及实施》一书出版,标志着“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
“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指导意义。
1、学习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进一步明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
“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一个中国人与做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
“拿目前的情形来说吧!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遇,……争取民族独立;对内肃清封建残余,建树科学民主,这便是中国人当前的生活内容与意向,而活教育就是要求做这样的中国人、现代中国人。”
“我们要做世界人,便要爱全世界的人类”。
“爱那些站在真理一面的人类,真理是不会泯灭的,真理是我们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最高准则。”
陈鹤琴认为“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
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
第四,要能够合作;
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我们看他提的“做现代中国人”的五项和我们所谈的幼儿教育目标有什么差别吗?几乎找不到,特别是我们认为非常接近的理念就是培养孩子会合作,而这种理念陈鹤琴先生当年就提出是现代中国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活教育”的目的论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把做人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要追求的目标。所以说他的目的论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追求,仍然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而且应该说,经过了这么多年这样的教育目标还没有完全落实到我们学前教育的教育过程中。
2、学习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论,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当前我们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中很大的难题,最近通知在幼儿园里面不要使用书面的文字教材以后,我到各地去,因为我现在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组担任组长,把国家级的学前教育试点分在了我这组,所以到各地去检查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提出来把书面字教材去掉了以后我们老师没法适应、没法办,没东西可教了,所以课程改革问题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
1928年,陈鹤琴负责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草拟和制定工作,反对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提倡“整个教学法”,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
1929年,陈鹤琴负责编制《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该课程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7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提出了17种教育方法及要点。
1951年春,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新时期我国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是民族的,不是欧美式的;是科学的,不是封建的;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是发展的、连续的,不是孤立的;是配合目前形势和实际需要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的;培养五爱的国民公德和民主、团结、勇敢、守纪律的优良品质;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情感,要养成儿童能够说话的技能。”我们看这样一个十大原则实际上是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融合在一起了,这样的一个课程编制原则至今任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1928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的制定到1951年发表新时期的《幼稚园课程》,体现了陈鹤琴幼稚园课程思想的发展,标志着他幼稚园课程思想的形成。
3、学习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论,进一步改革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
“活教育”的教学论: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1)“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这就要改变我们传统的一个是幼儿园的小班分割,一个是在小班里面以不同的组织作为一种形式,包括蒙氏教育,它的课程设计由于考虑最初是特殊儿童,包括智残的,因此很少户外去,蒙氏教具基本上都是在屋子里面的动手的教育,当然它也有很积极的意义,近些年来也有很多的改进,对我们有很多的启发。但是陈鹤琴先生更多的是强调到自然、社会中去,符合我们课程标准所提的要求,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陈鹤琴先生研究的“单元教学”(五指教学法)成为中国人最早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
1944年在实验活教育筹划会议上,陈鹤琴提出“五指活动”方案,五组活动如人的五指,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网,实践活教育。
五指活动:
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
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
儿童科学活动
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
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他说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开展这五类活动,这五类活动又是融合在一起,它是连在一起的,他的这五类活动实际上是和他的课程论结合在一起的,又是服务于它的目的论的。
1941年陈鹤琴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比较教学法;
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替代教学法;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教学游戏化;
教学故事化;
教师教教师;
儿童教儿童;
精密观察。
“ 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三)科学态度——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启示。
(1)西方教育和东方教育的结合。
陈鹤琴留美期间,受教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知名教授,系统学习了美国的教育学说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陈鹤琴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并借鉴这种观点,他说:“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
1934年7月陈鹤琴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鹤琴很大的启发。
陈鹤琴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
“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
“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
陈鹤琴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
陈鹤琴从美国回国后,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运动时期,他一方面以亲身经历批判封建宗法制陈腐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与残害,另一方面,针对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被外国教会所垄断、全盘西洋化的现状,疾呼:“幼稚教育抄袭西洋,不切合中华民族性,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使中国儿童适应。”
陈鹤琴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思想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陈鹤琴坚持从幼儿教育入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幼儿教育之路。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
1920年他的长子陈一鸣出生,陈鹤琴每天对他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模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
1923年由东南大学教育科支持,办起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助教张宗麟协助研究工作,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诞生。陈鹤琴主持实验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
1979年11月在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就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作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
第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
第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办好示范性幼儿园;
第四,必须重视和解决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验,重视实践是幼儿教育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至今仍然要引起我们对幼教科研中理论脱离实际,空喊口号而忽视试验和实证的倾向高度警觉。
(3)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1925年陈鹤琴出版《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陶行知先生发表书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称作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
陈鹤琴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家庭教育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也相当丰富。
家庭体育
强健的体魄是孩子幸福的根源,陈鹤琴主张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孩子的营养与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家庭德育
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应教育孩子体谅他人,具有同情心,对长者有礼貌,尊重别人,养成诚实不作伪的品质,不横行霸道,不欺侮别人,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家庭智育
主要是丰富儿童生活常识,积累其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条件与环境,以激励他们读书的兴趣。
家庭美育
主要是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家庭劳动教育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做点家务劳动,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可替代,让孩子在学会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质教育和意志的锻炼。
陈鹤琴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全面,符合实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为孩子入学读书、以至一生的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一书,提出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早期教育观念。。原书提出早期家庭教育原则101条。
● 教孩子是从小教起的。
● 游戏式的教育法。
● 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 孩子应有看图画、画图、剪纸的机会。
● 孩子应有玩沙、塑泥、穿珠、锤击、浇花的机会。
● 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 我们应当按照孩子的年龄知识而给予适当的做事动机。
● 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
● 凡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你千万不要替他做。
● 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 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
● 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孩子爱人。
● 对于教育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孩子面前采取同一态度。
●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 做父母的对待孩子应当有相当的礼貌。
● 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孩子的动作。
家园共育,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与实效,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希望新师资的培养,富有劳动生产的技能,富有组织建设的技能,不但人格、行为,可作人家的楷模,而且服务、为人,可都做人家的榜样。不但要做一个优良的儿童教师,而且要做一个优良的社会工作者”。——陈鹤琴
陈鹤琴提出幼儿教师应有“敬业、乐业、专业与创业”的精神要求。
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育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江泽民(1988.11.20)
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陈先生献身的精神、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将幼儿教育真正办成“活教育”,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