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梅 北京大爱幼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 婷 大爱幼教联合创始人及CEO
在上一期已经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启示的基础上,咱们一起探讨未来学前教育的新走向。
党的二十大已经明确指出要“走自己的路”。《“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学前教育要坚持普惠高质量发展,重点目标是“城乡覆盖、合理布局,积极推进与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国学前教育的未来一定要走“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的发展之路,“办中国特色幼儿园”,“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学前教育道路,做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学前教育人高度重视的大事。那么,我们的学前教育的国情是什么呢?从大爱幼教每年度发布的《中国学前教育(托育)师资培养与职业发展白皮书》一组组数字或许会发现什么。
一、行业新格局
截止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在园幼儿4805.21万人,毛入园率88.1%,各项指标再创新高,标志学前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值得关注的是,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同样取得佳绩。普惠性幼儿园24.47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83.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218.20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例87.78%。
综合各项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公办园持续发展,普惠园稳中有升,民办园首次出现园所数量、在园人数两项指标同时负增长,学前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普惠”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有“公办园主导、普惠园主流、非普惠补充”三大特点:
(一)公办园主导
从数量中看,公办园园所数量12.81万所,占总量的43.45%。公办园在园幼儿数2493.18万人,占总量的51.88%,超过一半;从增量看,公办园园所数量增加4371所,在园幼儿数增加53.46万人。同期,民办园园所数量减少1254所,在园幼儿数减少66.52万人。民办园“双降”,公办园“双增”,公办园增量发展态势直线上升。综上可以看出,公办园已经占据了行业的优势发展地位,起到了促普及、保基础的核心作用。
(二)普惠园主流
2021年,普惠园园所数占总量83.00%,在园幼儿数占总量87.78%,数量上已占据绝对主流。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其中,公办园园所数量和在园人数占普惠总量的52.35%、59.11%,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园所数量和在园人数占普惠总量的47.65%、40.89%,普惠园的内在结构中,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综上可以看出,普惠性幼儿园已成为行业主流,在普惠园中,公办园已占据主流,普惠的整体基础稳固扎实。
(三)非普惠补充
民办园中,普惠性园所的数量和在园人数已经占到民办园总量的69.95%和74.61%,民办园的普惠发展已经成为主流。民办非普惠园所,园所数量和在园人数占到民办园总量的30.05%和25.39%,整体仅占全部园所数和在园人数的16.99%、12.22%,在总量上占少数,成为多元化教育需求的有效补充。
三大特点综合,由此一来,学前教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十年前“公办为示范,民办为主体”过渡到“公办园主导、普惠园主流、非普惠补充”的新体系,形成“公办园——民办普惠园——民办非普惠园”多方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新的格局,给行业赋予新的动力和方向。
二、时代新变化
在学前教育新格局形成的同期,社会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新的行业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城乡结构”“托育新政”四个方面。
(一)新出生人口数减少
自2016年人口出生高峰期以后,新出生人口数已经连续五年下降,从2016年的1786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1062万人,年均降幅-9.7%,2017至2021年五年总降幅高达-38.4%。新生人口减少,意味着幼儿园新生源数的同步下降,且会持续下降,由此带来深远影响。
(二)新出生人口结构变化
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数量占比超过50%,最高达到59.5%。在新的家庭中,二孩和多孩家庭将占据主流。二孩和多孩家庭,对普惠幼教的需求更大,对孩子幼儿园质量的选择会更加慎重和仔细,对家园合作会更在意,这对于幼儿园的内涵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三)城乡结构变化
根据七普数据,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更高的城市化率,更频繁的人口流动,带来城乡教育、区域教育需求供给的不平衡,对幼儿园适应人口流动与变化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托育行业兴起
托育服务是国家人口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2019年国务院发布政策,鼓励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托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千人口4.5托位的发展目标,相关政策和规范相继出台,托育发展迎来热潮。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不同的专业与市场路径,托育与幼教并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对幼儿园而言,到底要不要发展托育,怎样发展托育,是摆在面前的未知选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变化,每一个都在深刻影响学前教育行业,他们同时到来且持续变化,对行业产生了叠加效应,形势更加复杂。
三、预期新未来
综合以上情况和背景,幼教行业在新的时期里会发生量和质的多元变化,预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数量优化调整
幼儿园的数量结构会继续调整。总园所数量增量放缓,开始减少,一部分幼儿园会空置直至消失,这个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直至人口和园所数实现均衡匹配。
数量变化也会呈现结构性差异。公办园的增长会持续一段时间,民办园的数量会持续下滑。人口流出地区园所减少,同时在城市化较高和新增人口区域会适量新增幼儿园。农村和乡镇的幼儿园会减少,城市聚居区的幼儿园数量会增加。强省会地区园所数量增加,县城园所数量可能减少。品质优、口碑好、性价比高的幼儿园将稳定存在和发展,质量差、收费贵、家长口碑差的幼儿园将淘汰出局。
(二)结构升级发展
幼儿园的内部结构会顺应变化,做出调整,走向幼儿园的新“三化”——小型化,小班化,社区化。
小型化。超大规模幼儿园的数量会持续下降,6-9个班(150-200)人规模的园所将成为主流,幼儿园向小规模化发展。
小班化。班级平均幼儿数量会持续下降,生师比将快速发展至15:1,班级总规模趋向20-25人的平均水平,且低于20人(生师比10:1)的班级会陆续出现。
社区化。以公办园、小区配套普惠园为主体的园所布局,以及城镇社区功能的完善和升级,将有序规范幼儿园的发展范围,形成以所在社区为核心活动区的园所布局与服务模式。
小型化、小班化、社区化三个趋势之间相互影响,并会持续相互强化,最终导向幼儿园在数量上的均衡格局。
(三)师资质量提升
随着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优化,伴随公办园主体地位的稳固,幼儿师资队伍也将随之优化。一部分幼师将离开幼教行业,幼儿园的招聘要求逐步提高,师资总体质量持续提升。
在学历上,中专学历师资将进一步减少,专科学历师资占比稳定在现有水平略有提高,本科学历师资比例继续提升。在专业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会更鼓励教师在课程实施、游戏活动组织、儿童观察指导、教育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上,年轻幼师依然会占主流,同时更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长期留下来,有利于整体队伍的稳定,利于园本教育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行业中的积淀和传承。
(四)托幼协同促进
托育与幼儿园两个领域的并行发展将成为长期趋势。以保育为核心的托育服务将在0-2.5岁阶段占据主要市场,以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将在3-6岁阶段形成专业壁垒,双方在2-3岁年龄段将会形成拉锯竞争的长期局面。
随着托育市场与行业的逐渐成熟,托育和幼儿园将在0-6岁婴幼儿早期发展领域开展更频繁的专业交流,在某些区域内形成稳定的合作互补关系,进而整体促进学龄前婴幼儿的综合发展,为提升国家早期人口素质贡献各自的能量。
随着人口趋势的递进影响,学前教育行业的变化调整会快速到来,并在3-5年内不断变动。在此过程中,对于学前教育行业将经受前所未有的影响。当此特殊阶段,对广大幼教同仁有两点建议:
(一)积极应对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寻找出路。不要消极等待,要关注所在地区城市和人口发展新动向,及时调整布局,让幼儿园的发展跟随当地的经济社会变化,以变求变。
(二)适应变化
积极向普惠靠拢,到社会希望、群众需求的地方去,办群众喜爱的学前教育。当然,社会越发展,人们的需求越广泛,非普惠学前教育的补充性,就要看是否办出真特色和独有的品质。
四、找准新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学前教育的发展成绩举国瞩目,但行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存在不足,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数量与质量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学前教育的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解决了绝大多数家庭“幼有所育”的问题,并且形成了公办为主体的普惠体系。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对于数量,教育的质量发展相对滞后。在园所环境与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教工作的专业化、幼儿教师的职业化等方面,依然面临不足,整体质量尚待提升。我国是学前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学前教育强国,在国际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影响力还需要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还需要加快。
(二)均衡与充分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老园和新建园的环境存在差距,城市园和乡村园的品质不尽相同,老城区和城市新增人口聚居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匹配度不足,公办园、普惠园、非普惠园之间的管理和品质发展各不相同,东中西部学前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城乡差距还不小,不同园所的师资水平、能力与待遇不一等等情况,使得不同城市、不同园所、不同地区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内容不同、效果不同,从而导致儿童早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潜能的充分开发,关系孩子的长远发展,关系国家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关系民族未来的竞争力。因此,学前教育的均衡与充分发展,亟需高度重视,并在机制和体制上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促进方案。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前教育行业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找到自己行业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进各项工作。
“数量与质量”“均衡与充分”的行业问题,国家层面一直高度重视。近两年,教育部先后出台《“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并在加强职业教育、推动幼儿园师资管理与待遇提升工作等方面下功夫,从“数量”“质量”同时入手,“普及”“普惠”“优质”三管齐下,不断推动学前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五、展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展望前路,中国学前教育未来值得期待——更合理的布局,更普惠的价格,更高素质的师资,更均衡的保教品质。这一切的蓝图,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国家长期的投入和支持,也饱含了一代代幼教同仁努力探索和无私奉献汗水与智慧。
对广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而言,在新的时期,大家必须清晰认识到行业的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方能与时俱进,在爱的幼教事业里长久耕耘。
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事业未来可期,唯有躬耕力行,方不负爱与责任!
文章来源:2022第12期《学前教育行业资讯汇编》第一视角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