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发端于欧洲,兴盛于北美洲,后由日本传入台湾,30多年前开始传入中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起,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与国内一批有志于弘扬幼儿教育之士一起将蒙特梭利教育在中国内地逐步推广,走出了一条具有跨世纪特色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为蒙特梭利教育中国本土化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为大家详细展现跨世纪蒙氏教育的主要特色。
一、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理论体系
蒙氏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众所周知,但想要做好蒙氏教育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跨世纪蒙氏教育理论体系以蒙氏教育基本理论为基础,围绕蒙氏教育理论精髄,创造性地总结建立了蒙氏教育的定义、教育形式和评价标准系统。即:
一个定义:蒙特梭利教育是全球先进、科学、符合幼儿生命本能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教育;“七个化”教育形式:主题化、实物化、操作化、体验化、形象化、情景化、游戏化;“二十四力”评价系统: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专注力、秩序感、适应力、独立性、感恩心、合作力、协调力、社交力、反应力、建构力、想象力、运动力、分析力、计算力、表达力、表现力、表演力、感受力、审美力、创造力。
这些教育理念是在继承蒙氏教育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并在跨世纪教研基地——跨世纪幼儿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印证。
二、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典范
再好的教育不能适合于人,依然不是最好的选择。蒙氏教育进入中国后,由于人文的不同、家庭关系的不同、受教群体的不同,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更加适合中国本土化需求。3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蒙氏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其宗旨就是发挥跨世纪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孵化器作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序融入到蒙氏教育中。
例如,跨世纪蒙氏语言教育中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来教孩子《三字经》、童谣,并把传统游戏用于课间活动,创造了读经班、科普班、形象数学班、感官班等深受家长欢迎的特色班,还研发了“幼儿简易武术操”等,对蒙氏固定教法和教具进行了大量的延伸。
三、在经典教学方法基础上做大量教研、教学延伸
蒙氏教育经典是有限的,而延伸是无限的。操作经典主要是在感官领域和数学领域,其他三个领域经典要少一些。
数学虽然以经典为主,但是仍有延伸空间,跨世纪形象数学和应用题运算就是非常成功的延伸,还将大力研发、推广。我们在语文领域也进行了全面探索,根据蒙氏基本理论,全新打造了一套语文教学模式,以训练说、写能力为主,开设了演讲课、童谣课、成语课、表演课,以及拼音写日记等。
四、家园活动丰富多样,“社会化主题活动”独放异彩
蒙特梭利教育主阵地在幼儿园,但孩子在六岁前,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一个现象,在幼儿园里儿童虽然接受同样的教育,但个体差别却很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的。如果蒙氏教育不能走进家庭,其效果会大打扣折,甚至出现负面反弹。所以,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类活动,重点是社会化主题活动和家长会。
跨世纪蒙氏教育提倡“生活即教育”,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课堂上,而在生活中。通过社会化主题活动,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承担责任等,在孩子纯洁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宝贵的公民责任感的种子。这颗种子会使孩子长大后,能够主动承担起爱国家、爱民族、爱家庭而应尽的社会责任。跨世纪社会化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活动均体现主题化、实物化、操作化、形象化、情景化、体验化、游戏化的特点。
另外,跨世纪创新家园共育模式,借鉴亲子活动的方式,幼儿园为孩子量身定制蒙氏家庭教育方案,并配制一套适合家庭使用的操作材料,侧重智力性和娱乐性,力求简便易行,操作简便,立竿见影。
五、在混龄化教育中取得丰硕成果
混龄教育是跨世纪蒙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混龄合作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家的延续,同时也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没有玩伴的不足,更是一个真正的小社会雏形。我们有数据表明,在跨世纪蒙氏混龄班生活、学习过的孩子,绝大多数均呈现出自信、专注、阳光、健谈、善于社交、乐于合作等特点,而当这些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后,更是呈现出全方位的爆发式效果,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蒙氏教育在全世界已经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而在中国,却仅仅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蒙氏教育发展并不顺利。跨世纪勇于创新,不走寻常路,在充满荊棘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坚持发扬光大蒙氏精神和理论,几十年如一日把跨世纪蒙氏教育法推广到全国,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但我们深知,任何一种教育法的形成都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必须在理论细节上不断补充和完善,跨世纪蒙氏教育法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也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文章来源:第8期《学前教育行业资讯汇编》办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