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合组织2017年的“强势开端”报告中,特别提到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学前教育质量面临着八个方面的挑战,其中“课程”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课程是支持幼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生命线。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是“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与2010年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相比,凸显了“有质量”一词。可以发现,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已经发生了一种转向,即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式的质量提升”。“质量”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性目标,而课程质量更是实现关键目标的核心因素。
伊顿教育集团自2002年开设第一家幼儿园至今,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在课程研发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幼儿园课程我们有很多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实践。创办全球最卓越的教育集团,用爱点亮智慧,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集团愿景。我们用心积累,用心实践,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学者一般认为课程的结构包括了四个基本部分,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因此我们将从这四个基本方面进行介绍。
一、关于课程目标的思考
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对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结果的一种设定。在幼儿园的课程结构中,目标规定和调整着课程的总体方向,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方式方法的运用以及课程评价都起着指导作用。
我们希望培养自主的学习者、机敏的思考者、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有同理心的小公民、阳光而坚毅的个体。我们不仅要对孩子的现在负责,更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因此我们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会关注幼儿未来的需求,即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要考虑幼儿的当前发展需要就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因此,我们整合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蒙台梭利幼儿发展目标,生成了《伊顿幼儿融合发展目标》,作为我们课程的指导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拥有宇宙视野的世界小公民”是我们课程的愿景和方向,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工作与生活,关于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社会更好地生活,我们研究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以及各种国际组织对未来人才核心素养的需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整理出了我们课程培养的幼儿八大核心素养目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和协作、持续学习、自信乐观、拥抱变化、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
融合发展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立足孩子的现在,放眼孩子的未来,确定了我们课程研发的方向。
二、关于课程内容的思考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提供和引导幼儿学习的各种具体的材料和内容,它主要解决儿童“学什么”的问题。
我们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到目标实现的需要,并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立足兴趣,强调操作性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同时给老师们留有足够的空间,鼓励老师们随时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课程。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能够亲身参与、可以操作才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我们也特别关注内容是否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并亲身操作。
(二)立足基础,突出生活性
我们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课程内容是否能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儿童身心获得发展,是否能帮助幼儿开展基础性的学习活动,形成其在学习、游戏和生活等活动中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课程内容是否能够学以致用也是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的参考因素之一,将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链接,在实际生活中直接应用,能够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内容、更有成就感!
(三)立足全面,关注适宜性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会从各个领域中选择多方面的内容,并使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在比例上适当,使幼儿通过对内容的学习能够达成各方面的目标,实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同时课程内容还要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宜于幼儿学习,并能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四)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的课程目标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所以在选择课程主题的时候我们也十分重视帮助幼儿感受多元文化,我们既重视幼儿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会帮助幼儿初步感受和了解整个世界,帮助幼儿打开视野,多角度看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中涉及的17个目标作为课程的参考落点,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是需要为世界的生态、发展、和平贡献自己力量的。
三、关于课程实施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计划要能转化为幼儿的活动和身心发展,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促进和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感知、理解和体验客观事物,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幼儿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教育集团,伊顿在20年的课程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课程实施策略。
(一)借鉴经典,尝试融合
蒙台梭利教学一直是伊顿的特色教学,蒙台梭利理念也是我们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借鉴了瑞吉欧的方案教学、PBL项目教学等被广泛认可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了我们伊顿的融合课程模式。
融合课程是在统一、科学的目标指引下,以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和日常生活等作为主要的落实途径,几种活动方式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整合式灵活地共同支持和帮助幼儿发展,从而达成课程融合、教师融合和幼儿发展融合,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在一个“融合系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积累资源,旨在支持
伊顿旗下很多直营幼儿园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如果想做出一套符合所有城市幼儿园的需要,符合所有幼儿园幼儿需要的课程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两点:
首先,我们研发了一套基础课程,保证我们教学质量的底线,在这套基础课程的支持下,基础稍弱的新老师可以保证幼儿的基础发展,经验丰富的成熟老师可以有更好的发挥。
其次,我们不断积累和收集我们多年的教学资源,通过建立城际、校园的课程共同体,不断收集校园优秀的教学活动和资源,联合共创,将这些资源整理成为一个课程资源库,满足不同城市、不同幼儿园、不同老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不断生成课程的需求。
(三)强调感知,突出探究
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是3-6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和特点,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感知、体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更容易支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四、关于课程评价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判断,对其价值进行评判的活动。
多年的课程研发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特别有助于课程的完善和升级。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对课程的评价,我们既重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也特别重视课程结束之后的终结性评价。
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会邀请课程的使用者——教师参与,也会关注课程的直接作用人——幼儿的反馈和发展评价,同时我们也很重视课程的间接服务对象——家长的参与,我们相信只有评价的主体是多样的,评价的过程是科学的,评价的结果才能真实、有效,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幼儿和教师。
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幼儿园课程思考和实践的路上探索,希望可以找到最适合伊顿幼儿的成长之路,让伊顿的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他们健康成长、适应未来!今后我们还会一直在路上!
文章来源:第8期《学前教育行业资讯汇编》办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