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专委简介 组织机构 通知与公告 学专委活动 党建工作 政策法规 观点聚焦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学前专委会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站内搜索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聚焦
 
会员申请
通知与公告
·学前专委会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2022 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关于征集全国...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2023)中国...
·关于转发“2023学前教育发展大...
·关于2件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祝广大民办幼儿教师节日快乐!
·2022年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
行业资讯 更多...
· 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新政...
· 宁波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 沈阳出台政策助推学前教育
· 2014年嘉兴市学前教育发展情...
· 中国民办教育行业里程碑:国...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观点聚焦
高丙成:探寻幼小科学衔接密码
来源: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发布时间:2022-4-18 10:31:12

文/高丙成


  高丙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教研、幼儿园安全、幼儿园文化与课程等。

  近年来,随着教育压力的层层下移,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小学则很少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很多儿童入学后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科学的幼小衔接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也是规范办学行为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跑偏”的幼小衔接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

  适宜的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儿童的适应性,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一些家长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一些培训机构则瞄准家长急于求成的功利需求,通过各种手段贩卖焦虑,对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实施“超标教学”“超前培训”。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容易让孩子失去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1. 超前教育容易诱发儿童厌学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孩子背几首诗并不难,但让孩子爱上文学不容易;教孩子画个苹果并不难,但要启发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可不简单。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虽然能够让孩子因为提前学过而在成绩上比没学过的孩子暂时优秀,但也容易导致孩子因为已经学会了而缺乏探索求知和探求未来的欲望,为了考试而学习,上课分心、不认真听讲等。一旦学不好、学不会、跟不上,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笨,觉得学习一点也不好玩,智慧被扼杀的同时兴趣也被扼杀了。这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使其产生退却心理,而且容易诱发孩子的厌学情绪,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

  2. 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容易导致儿童片面发展

  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许多父母纷纷将子女的教育寄托于知识的训练、智力的开发与强化,盲目将幼小衔接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其实,有些知识、有些技能,孩子在成熟到一定程度时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而刻意提前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孩子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孩子牺牲多方面发展的机会。这不仅剥夺孩子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阻碍孩子潜能的发展,而且冲淡或挤压着本应更加关注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个性的丰富,乃至整个人格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3. 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潜能的发挥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幼儿园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和课表上课,老师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进行填鸭式、符号化的教学。到了小学,集体授课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乒乓球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这种单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儿童的自主探究、体验操作、合作交流,不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这个阶段的儿童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长时间灌输式学习及单纯的技能训练,容易导致儿童大脑疲劳,造成生理系统、感官功能及神经系统受到阻碍乃至伤害。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结果而忽略行动学习的过程体验,进行大量重复性的计算、背诵、书写等,导致儿童缺乏身体活动、体验探究、操作实践,产生厌倦和畏惧的情绪,丧失学习与探索的乐趣、兴趣和积极性。

  系统推进幼小双向科学衔接

  虽然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出台系列政策引领幼小衔接方向,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不强、衔接观念滞后、衔接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很多儿童入学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成为基础教育的痛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切实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1. 健全幼小协同机制,强化双向衔接

  受传统文化和学制等影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学段相互分离、互不衔接。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必须强化衔接意识,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机制,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减缓坡度,推动双向衔接,促使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

  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要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尽可能地满足儿童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小学要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的重要教育任务。小学应强化主动衔接的意识,积极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要坚持零起点教学,适当降低一年级学习难度,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灵活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支持儿童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为每个儿童搭建适应成长需要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向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2. 树立全面衔接观念,注重科学衔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大连、宁波、深圳的692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调查发现,76%的儿童参加过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方面的教育活动。儿童学习识字(53%)、英语(45%)、拼音(42%)的比例最高,而学习棋类(25%)、舞蹈(28%)、体育(33%)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秉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家长更注重知识的学习,而相对忽视其他领域的学习及兴趣的培养,需要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

  注重儿童发展的全面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幼小衔接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学习品质、情感与社会性等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和终身发展都很重要,每一个方面都不能少、不能差。因此,我们要注重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与渗透,不应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的超标教学、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儿童发展的全面性。

  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在知识、能力、经验、发展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切忌拿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做比较,而应该尊重孩子的差异,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和闪光点,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不让孩子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支持和引导他们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个性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努力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

  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学习以直接经验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可直接操作、亲身体验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七巧板、积木、折纸等,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去超市体验购物、小组活动的统计记录、测量记录身高和体重的变化等,通过趣味性、操作性、合作性、体验式的活动或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积累经验。

  3. 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坚持系统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提供经费支持。要加大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力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坚持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培训。

  建立联合教研制度。教研部门要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将幼小衔接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的内容、方法、策略、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方式,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幼小衔接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

  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家访、校园开放日、家长会、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家园校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及时回应和解决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意见、建议及问题、困惑,努力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齐心协力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教育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等组织开展大型公益讲座、专家访谈、现场咨询等幼小衔接主题宣传活动,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展示、传播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知识和做法,广泛宣传各地幼小衔接工作典型经验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事迹等,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幼小科学衔接的良好氛围。

  声明:本文来自“年轻人 幼师园地”微信公众号,转发内容仅用于交流与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主办单位: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3号楼705B室  邮编:100083
  电话:010-83560418  电子信箱:mbxq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