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慧:教育是一场关于爱的修行
对于吕慧而言,踏上幼师这条教育之路就意味着一场修行,这是自我成长的力量,也是生命对生命的启迪和点燃。
时至今日,她依然记得在2009年的夏天,在大学毕业的典礼上,校长的毕业致辞:“接过毕业证书,就意味着你们已经从别人口中的天之骄子,转变为最普通的劳动者了,大家用自己的双手、智慧来为理想插上翅膀”。当时的她,只能简单的体会到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个教育者工作者对学生的嘱咐和期盼。毕业后,她来到红黄蓝亲子园,由一名普通的亲子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骨干、教学主管,到现在担任见习执行园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
刚刚走进红黄蓝亲子园,就被这里的同事之间的温暖而感到,在这里大家不仅是工作的伙伴更像是“一家人”,老教师带新教师,“师带徒”的模式能让一个新人快速的成长起来,老教师将自己的沉淀积累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新教师,不仅传承了知识,刚刚上课的时候,吕慧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激情投入到课堂上,一节课孩子们兴致高昂,没有一刻钟能安静下来,唱啊、跳啊、跑啊,高兴极了,可是她却发现,课堂的秩序乱了,孩子们的节奏被打乱了。下课了,家长说:还不错,就是太累了,孩子累,我们也累。发现这个问题后,她不断地跟老教师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当下班,大家都走了,她就用小筐当孩子,对着他们一遍遍练眼神,一遍遍练语气,寻找适合的课堂节奏,做到松弛有度。回到家中,她坚持写详案,背教案,一句句琢磨,一个个环节过流程;晚上,躺在床上,脑子中就像拍摄电影一样,把明天要上的环节演一遍。慢慢的,她的课堂越老越好,课上有静有动,孩子的秩序也好了,除了语言,还有眼神、表情的交流。
左手爱心,右手责任
爱心与责任,这句简单话,却是每位老师心中的“圣经 ”,对孩子来说,不管要有满满的爱心,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在吕慧的语言班上,有位2岁多的宝宝,从来的时候,就不开口说话,上课时只是玩自己的。刚开始,她以为是孩子不愿意说,害怕说,但与妈妈交流中,得知是宝宝还不会说话,在家时,只是说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自创语言,妈妈十分焦虑,也带孩子去了医院检查。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想撬开他的嘴”。吕慧得知情况后,耐心地劝说妈妈,不要着急,一步步来,有时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传染给宝宝,孩子害怕说的不好,渐渐的也不愿意张口。
在课堂上,吕慧从来不强迫孩子开口,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他的学习,只是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故事中的青蛙先生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给我看看,对了,这是青蛙,青蛙;这里是红色的吗?是的话点点头。”慢慢的孩子的参与度提高了,跟老师、其他孩子都有互动。慢慢地,孩子不断成长,能说一个字,说两个字,说一句话,说一首儿歌。看着孩子一点点的变化,吕慧心里充满感动和欣慰,也许这就是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吧。
家园共育,陪伴成长
在园所中,除了上课,与宝宝交流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这就要使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课本上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帮助家长解决遇到的宝宝难题。
2012年,吕慧成为首批家庭教育引导师,积极参与到了父母课堂的授课中。在这其中,她发现,很多家长都读过不少有关教育的书籍,可是一到自己孩子这里,就又束手无策了,他们缺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中的办法。“老师,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老师,孩子,爱看电视,这样好吗?怎么改?” 吕慧在指导家长的时候,也获得了孩子最真实的信息。
她说:“最高兴的是,我能与家长一起沟通,收集孩子最真实的表现,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方法,而不是面对家长提问时,回答生涩的书上知识。”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亲子教师,带着教学实践积极参与到教研工作中,和研发人员一起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升级。
时光如梭,转眼好几年过去了。吕慧教的第一批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家长发来的照片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有了顽皮的样子。还记得,他们刚来红黄蓝亲子园的时,还是妈妈襁褓中的婴儿,甜甜的笑着……
对于吕慧而言,孩子就是她的一切,也是她的未来。她说:“爱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