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诚信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诚信是朋友之交的重要原则。
诚信是能取信于他人的最好的原材料。
诚信是民族的凝聚力。
诚信是兴邦的根本。
诚信是国家的软实力。
诚信是一个人的道德力量,是一个人的外在生命。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
针对个人、企业、国家而言,诚信都是涉及“生命”的大事。
无数个诚信的事实构成讲信用的形象。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无信用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无序的社会必然阻碍社会的发展甚至给社会造成混乱。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在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2.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缺失。
3.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
4.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
5.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
6.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服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7.教育为培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服务的力度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8.为培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服务人才的理论、课程、专业、学科建设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教育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教育的基础作用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社会现实的需要。
目前,社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出现“二强”特征:
1.市场对建立良好信用关系的要求日益增强;
2.社会对完善信用制度的要求日益增强。
这是社会发展规律对信用提出的要求。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社会实践已充分证明,“厚德才能载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没有诚信,不讲信用,就不能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发展,社会则不能发展。
从法律层面上看,缺乏体系化的信用法规和上位法的指导,信用信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难于从根本上解决,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社会需要人才解决这一问题。
截至2014年底,全国仅有26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开始了信用理论体系的研究探索。研究信用理论和实践匮乏,政策研究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挖掘。目前,每年毕业的一千名左右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且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亟待提高。
从社会上的各个层面分析,社会信用建设刻不容缓,为社会信用建设培养人才刻不容缓。
鉴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建议:
1.在全国高校首先成立全国信用教育组织,集聚社会人才和力量,推动信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培养出一批“以求明道”的信用专业人才。
2.教育部应对推动信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校、有关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度支持。这是教育使命赋予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