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习主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连续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极大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就学前教育而言,在质量、规模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民办园与公办园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一些失衡现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经费的流向造成了教育失衡
政府不断地增加投入,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都流向了公办园,造成了教育经费分配不均,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从财政部门角度来看,公办园是事业单位,拿财政补贴理所当然。换言之,民办园不是事业单位,不拿财政补贴是天经地义。
省级、市级的公办园,能够得到政府资金的投入,甚至是高额资金的投入,民办园得不到政府的教育经费支持,无法与公办园平等竞争,这使得“先天不足”的民办园后天更弱,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
二、幼儿园评级严重阻碍了教育公平
相应的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多年,取消了重点校、示范校,实施教育公平划片入学,但学前教育阶段仍然在大搞评级评类: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一级一类,并按级类进行补贴。基本上每一个政府机关幼儿园都成为了省级、市级示范园。
在国民教育中,以民办高校为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442所,其中民办高校404所(另外有独立学院303所),占16.54%(加上独立学院是28.95%)。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也是民办学校处于绝对劣势,唯有学前教育不同,基本上是公办园与民办园各占50%,这还不包含未注册的民办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经费上却是基本得不到国家任何支持。由于教育经费长期分配不公,已经产生很强的马太效应,公办园长期经费充足,民办园得不到或者得到很少的补贴。
三、民办园办学成本高,失去公平竞争的优势
由于民办园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办学成本明显高于公办园,导致了入园贵,失去了与公办园的竞争优势,优质生源集中涌向省级、市级、一级一类等优质公办园。最终造成公办园生源饱和,入园难;相反,民办园缺乏生源,招生难。一方面在喊入园难,另一方面却是民办园招生不足的现象仍然大面积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和谐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不能要求公办园涨费用,更不能一味的要求民办园降价,这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应该从民办园为学前教育所做的贡献入手,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都是在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培养孩子,在培养孩子这个角度上没有公与私之分,都是祖国的未来。故此,规范民办园,在政策上、经费上支持民办园,降低民办园过高的经营成本,让老百姓上得了民办园,能放心的上民办园,才是解决学前教育困局的较好途径。
四、对待民办园教师的不公平
民办园工作的教师,在社会保障、职称评定、信息服务方面都与公办园老师没有可比性,造成了民办园教师社会认可度低,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公办园,导致教师资源失衡。致使民办幼儿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整齐,职业稳定性差等问题。
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建议在教育改革的范畴给予关注,通过改革,逐步使学前教育达到平衡、平等状态,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经费划拨、使用和公示制度
按生均统一划拨经费,对于新建园所,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给予同等的支持。让民办园享有与公办园同等待遇的拨款与补贴。同时,建立幼儿园经费的使用制度,并定期公示,加大学前教育经费透明度,接受监督。
二、合并事业性财政经费和教育经费
取消部分幼儿园由财政直接划拨事业性经费的不合理现象,将这部分经费也划规为教育经费统一使用,彻底堵住特权幼儿园的产生。
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保障教育经费向未获得过拨款的民办、非省优、非一级幼儿园合理倾斜,利用几年的时间初步改变教育失衡的状态。
四、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
幼儿教育是以教会幼儿生活自理,培养好的性格为主,没有必要人为的将幼儿园分成三六九等,进行评级。建议取消现行的幼儿园评级制度,同时取缔原有被评级幼儿园“级类”称号。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环境上逐步恢复已失衡的教育公平。
五、取消向民办园收取配套幼儿园的使用费用
六、建立民办园老师的职称评定体系和养老体系
建议民办幼儿教师纳入教师系统,并与公办教师享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包括在纳税、社保、职称评定、退休待遇等方面的公平机制,稳定民办幼儿教师队伍,安心民办教育事业。
七、建立幼儿教师的流动制度
增加民办、公办园园长及教师的流动体制。建议公办园每年抽出一定比例的师资力量向民办园流动支教,实现优质师资共享,促进教学交流,提升民办园教学质量。
八、出台学前教育融资政策
从政策上保障民办学前教育享有与公办教育同等的零息或低息贷款政策,畅通民办学前教育融资渠道。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传媒学院董事长)
|